ATOS泵作為液壓系統的“動力心臟”,廣泛應用于機床、冶金、注塑等裝備領域。其運行狀態直接決定設備產能,當出現壓力不足、異響等故障時,快速定位問題根源是減少停機損失的關鍵。基于
ATOS泵的結構特性與液壓系統原理,可按“先觀察現象、再拆分檢測、最后精準定位”的思路,實現故障的高效診斷。
故障一:出口壓力不足或無壓力——液壓系統的核心失效問題。先查油液狀態:油位低于油箱1/3會導致泵吸空,需補充同牌號抗磨液壓油(ATOS推薦黏度ISO VG46);油液污染度超標(NAS 8級以上)會堵塞吸油濾網,拆解濾網后若發現金屬碎屑,需同步檢查泵內磨損情況。若油液正常,檢測溢流閥:將溢流閥調至額定壓力(通常16-21MPa),若壓力無變化則為閥組卡滯,拆解后用液壓油清洗閥芯;若壓力短暫上升后回落,多為泵內柱塞磨損,需測量柱塞與缸體間隙,超過0.02mm則需更換配件。
故障二:運行異響伴隨震動加劇——機械磨損的典型信號。分三步診斷:第一步觸摸泵體,若溫度超過60℃且伴隨高頻震動,多為軸承失效,拆解后檢查軸承滾道,出現麻點或裂紋需更換同型號精密軸承;第二步檢查聯軸器,若彈性墊破損或安裝不同心(偏差超過0.1mm),會導致傳動異響,重新校準同軸度并更換彈性墊即可解決;第三步排查吸油管路,若軟管老化漏氣,會產生“滋滋”吸空聲,涂抹肥皂水在接口處,冒泡位置即為泄漏點,需更換耐高壓軟管并緊固卡箍。
故障三:油液泄漏(軸端/殼體結合面)——污染與安全隱患的源頭。軸端泄漏優先檢查機械密封:若密封件唇口磨損或彈簧失效,會導致持續漏油,需更換ATOS原廠密封組件(避免非原廠件尺寸偏差);殼體結合面泄漏多為緊固螺栓松動或密封墊老化,用扭矩扳手按對角線順序復緊螺栓(扭矩值參考設備手冊,通常15-20N·m),若仍泄漏則更換耐油丁腈橡膠密封墊。需注意,泄漏油液需收集處理,避免污染環境。
故障四:變量機構失效(排量無法調節)——節能功能喪失的主因。針對ATOS變量泵,先檢測控制信號:用萬用表測量比例電磁鐵電壓(正常0-10V),若無信號則為線路或控制器故障;若信號正常,拆解變量機構,檢查伺服閥閥芯是否卡滯,用細砂紙打磨閥芯后涂抹專用潤滑脂,若變量活塞運動卡頓,需清洗活塞腔并檢查密封圈磨損情況。此外,油溫超過55℃會導致變量機構響應遲緩,需檢查冷卻系統,確保散熱風扇正常運行。
快速診斷核心原則:遵循“油液→電路→機械”的排查順序,優先排除易處理的外部問題(如油位、管路),再拆解內部組件。配備簡易診斷工具包(壓力表、扭矩扳手、污染度檢測紙)可提升效率;建立設備運行臺賬,記錄每次故障的“現象-原因-解決方案”,通過數據積累實現故障的預判。ATOS泵的故障多與維護不當相關,日常按周期更換油液(建議2000小時)與濾芯,可大幅降低故障發生率。
